实用糖尿病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让学生在实用的“做与学”中成长 ——浅议现

职业教育,即“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职业教育的发展之根本,是能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无可替代。笔者以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切的根源归结于两个字——实用。然而,在现实的职业教育里,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那么,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如何才能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呢?

一、践行德技并重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黄炎培先生曾说:“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现代职业教育应抓紧学生道德和技能的双重发展,以我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为例,本专业的建设依托施耐德电气“碧播”职业教育计划,由万州经开区牵头,构建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人才培养新平台,以工学结合、产教融合为核心思想,与施耐德电气及上下游行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探索并实践适应企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独具我校特色的“354”人才培养模式。

图1 “354”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354”人才培养模式即“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遵循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突破了传统学徒制、单一学校式人才培养的桎梏,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政府、学校和企业(行业)”三方培养主体联动与协作;二是人才培养中“教学内容、过程、情境、方式和评价与工作岗位”五个对接;三是通过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实现学生“身心、素养、技术、能力”四维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对学生终极关怀的教育理想。

二、集思广益多方学习,改变意识创新方法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学习,以服务老师“教”和学生“学”为重点,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探索“互联网+四渗透”教学模式,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自主学习环境。

“互联网+四渗透”教学模式,即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专业骨干教师集中开发、研究,形成系统的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按照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实际,搭建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开发专业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探索实践专业信息化教学方式。“四渗透”即通过对接生产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思、做、延”四个环节,渗透“以生为本”、“能力为重”、“任务导向”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其中,“做”环节按照“导学→自学→互学→展学”四个步骤运行,通过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小组互学,集中展学的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技能技术水平。

图2 “互联网+四渗透”的教学模式

三、课程设置全面改革,考核机制校企对接

为更好的实现人才对接,让学生成为实用性人才,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比如我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就是以施耐德电气法国培训教材体系为参照,结合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岗位需求,根据智能产品组装维修、节能改造现场施工及指导等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符合产教融合要求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以典型产品(项目)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任务。同时,构建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价机制,突出技能考核,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四、校企能手常态互动,提升行业新技魅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知识的更新,与企业知识需求完美融合,在学校的师资建设中,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通过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对专业教师进行培养,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外学术及行业交流,到企业挂职锻炼,编写专业教材等方式培养各级别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

同时聘用能工巧匠,加强实训指导。聘请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管理经验丰富和实践能力强的工程师、一线技术骨干6名到校担任核心课程的技能实作教师,既对教师进行了培训,又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新动态,了解工作任务及岗位能力要求,提高对企业的适应能力。

五、长效机制势在必行,实习就业稳定对口

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有机结合,使教学和就业紧密结合,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一种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加强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校外实训基地调研,制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制定并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等,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能够很好地推进教学内容、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接轨,使专业教学不断完善。